查看原文
其他

无神论的存在主义慰籍

Tania Lombrozo 少数派悦读 2022-03-19


无神论的存在主义慰籍
文:Tania Lombrozo
译:Rachel
来源:公众号 利维坦

上个月,格雷格·爱泼斯坦(Greg Epstein)就任哈佛大学新任首席牧师,而他是一名无神论者。

《纽约时报》报道称,人文主义牧师爱泼斯坦得到一致推选,负责“协调40多名牧师所举行的活动,这些牧师领导着校园内基督教、犹太教、佛教以及其他宗教团体”。文章引发数百条评论,大多数人对此表示支持。有些人质疑无神论者是否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牧师,而其他人则表示,任命一名人文主义者是明智之举,能够在管理层中保留一个中立角色。

然而,抛开种种分歧,这两种反应都持有一种有待商榷的假设,即人文主义者不信仰上帝或者神灵,他们的信仰没有宗教权威作为依据,实际上根本称不上信仰。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接受采访的哈佛学生都表示十分欣赏爱泼斯坦的能力,认为他支持真心实意地追求意义,而不受信仰上帝的影响。哈佛大学人文主义团体前主席A.J.库玛尔(A.J. Kumar)说:“能够找到价值和仪式,但却不依赖于神的力量,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但是,没有神(超自然生物和形而上学),是否真的有可能寻找到意义(价值和使命)?评论认为,人文主义信仰缺乏意义感,它不是价值和意义的人文主义来源,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从某些地方看,这是哲学家和神学家需要考虑的问题。【爱泼斯坦本人就出过一本名为《没有上帝也很好》(Good Without God)的书】。但这也是一个关乎人类思维的问题。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说,人们是否能从自然主义中得到传统宗教信仰的好处?(我们称之为通往意义的无上帝的“人文主义之路”)。或者说,人们是否能在不相信超自然元素存在的前提下“信仰”上帝,并且从中获得好处?(我们称之为通往意义的无上帝的“神学主义之路”)。

人们能轻易地构建“自然”解释,提供某种程度的存在舒适感。一位参与者说:“恒星诞生了,生命也开始了。有人说过,‘我们就是宇宙,我们在体验自己。’这种感觉很美,并且值得珍惜。”


心理学和宗教认知科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参考答案,但它们并非完全一致。比如,有证据表明,科学信仰能够带来一些宗教信仰的好处,但也有一些证据表明,人们广泛认为,进化论等一些科学学说是对人类价值的一种威胁。

有证据表明,人们在描述宗教信仰和在描述其他信仰时用的表述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人们“相信(believe)”上帝,但“认为(think)”原子是存在的,等等诸如此类语言差异】。但也有证据表明,宗教和科学信仰反映了相同的心理机制。

在《实验心理学杂志:总论》(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即将发表的一系列研究中,泰利·达沃迪(Telli Davoodi)和我提出了看待这些问题的新角度,即存在主义好奇心理学。

在三项研究中,我们让参与者考虑那些通常会引出各种各样宗教和非宗教回答的存在主义问题——宇宙是如何诞生的?世界上为什么有痛苦?我们死后会发生什么?这些问题的回答五花八门,有些能够提供宽慰,有些会引发焦虑;有些思索意义,有些令人绝望;有些给出证据,有些仅仅是猜想。


我们对这些宗教或非宗教回答的特点十分感兴趣,包括参与者是否能在不求助于上帝或神灵的情况下提供关于存在主义的慰籍。

至少在涉及满足存在焦虑时,价值和意义可以不依赖于超自然的形而上学和神性。


在一项研究中,有494人在美国通过网络报名参加,他们面对的是其中一个存在主义问题,并且需要给出自己最好的回答。

重要的是我们要求其中一些参与者根据逻辑和证据给出答案,另外一些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心随意给出回答。作为比较的基准,我们让第三组给出清晰且语法正确的答案,要求在证据和内心平静之间保持中立。


第一个显著的结果是,如果被要求基于逻辑和证据回答,参与者往往不太可能给出宗教的解释:第三组给出宗教解释的比例约为34%,第一组为23%。相反,第三组给出科学解释的比例为53%,第一组为71%。

但是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要求遵从内心的舒适和安宁给出存在主义解释的参与者,他们更加有可能给出明确的宗教或神学的解释,第三组这一比例为34%,而第二组超过56%。

然而,如果参与者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他们也很容易构建出“自然(natural)”的解释【与“超自然(supernatural)”相对】,同样也能提供宽慰。实际上,给出存在主义慰籍的自然解释比例约为36%,超自然解释比例约为42%,两者相差不大。


那这些解释都是什么样的呢?

当问及我们死后会发生什么时,一种宗教解释是,我们将和爱人重聚——“我们的灵魂将去向爱人迎接我们的地方,然后我们将迎来一次美好的重逢”

而自然解释是,我们将成为回忆,或是变成了其他形态——“我们将永远留在那些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离开的人的心中”。“我们身体的分子……将组成新的形态”。

当问及宇宙起源时,宗教解释可能会诉诸我们在上帝设计中的目的——“放心,你在上帝的宇宙中有立足之地,任何事情都会按照预期展开”。自然解释可能会感叹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我们是宇宙大爆炸之前流体的一部分,我们很幸运能够看见宇宙最有趣的阶段。恒星诞生了,生命也开始了。有人说过,‘我们就是宇宙,我们在体验自己。’ 这种感觉很美,并且值得珍惜。”

因此,虽然诉诸传统宗教信仰能够提供存在安慰,但对许多参与者来说,自然或者人文主义信仰也能起到同样作用。这就是在没有神的情况下,通往意义的人文主义之路的好处。至少在涉及满足存在焦虑时,价值和意义可以不依赖于超自然的形而上学和神性。

但是,有一个问题。

仅仅因为人们可以找到存在主义慰籍的自然来源,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和宗教以及超自然来源有相同的作用。

我们还要求参与者评估他们的解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产生正面情绪以及消除负面情绪。结果发现,自然解释在这方面的表现远远不如超自然解释好。活在别人的记忆中并不像永生那么美好,至少在情感安慰上是这样的。当然,情感安慰只是有价值且有意义的信仰体系的一个方面。

为了研究存在主义的宗教和非宗教解释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有什么不同,给出不同答案的参与者还参与了另一项研究,他们要从其他维度给收到的解释打分。因此,不光是从情感安慰的角度,还有社会价值(这种解释能培养人际关系吗?)、道德价值(它能让世界变得更加道德吗?),以及身份认同的重要性(它能让你知道自己是谁吗?)等角度。


真的有可能在没有上帝的情况下获得意义吗?


比如,在一项针对501位参与者的研究中,每位参与者会收到一条有关上述三个存在主义问题(当中一个)的解释,要么是科学的,要么是宗教的。一般来说,科学解释看上去更加基于逻辑和证据,也更加客观。相比之下,宗教解释在培养情感安慰、社会支持、道德和自我洞察方面更加成功。结果再一次表明,当涉及到这种(非认识论的)意义来源时,宗教解释似乎更具优势。


最后一项有652人参与的研究再次证实了这些发现,但更进一步衡量了参与者认为每个科学或宗教解释的真实程度。这让我们不禁要问,一个被认为令人宽慰的、在道德上有价值的解释,一定要被判断为是真实的吗?

据说一位意大利哲学家曾如此评价过当地的迷信,他说:“这不是真的,但我相信它。”这句话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它似乎自相矛盾(相信某件事物难道不等同于相信它的真实性吗?),但它也能产生共鸣,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能理解它的含义。这句话也说明了在没有上帝的情况下通往意义的神学主义之路的可能性:宗教解释是否能够提供意义(信仰的价值),而不需要相信其真实性?

我们的数据提供了一种答案,但这个答案有一点微妙。不论对于宗教和科学解释来说,存在主义解释的感知价值与相信该解释的真实性是密切相关的。那些看到宗教解释的情感、道德和个人价值的参与者也同样倾向于相信这些解释是真实的。对于宗教解释来说,看到善是需要上帝的(或是众神、来世、或其他形式的超自然形而上学)。

只要信仰中不存在谎言,或许就够了。


但是,科学和宗教领域有一处天壤之别。即便是与感知真实匹配的解释,在意义的非认识论来源方面,宗教解释得到了更高的评价。更具体地说,参与者只要在一定程度上相信宗教解释的真实性,就会发现它在情感、道德和个人层面的好处。相比之下,科学解释需要得到强烈的认同,才能被认为有这些作用。

所以,这对于在没有上帝的情况下寻找意义有什么启示?

我在文章一开始提出了两条没有上帝的通往意义之路:一条是人文主义之路,在不信奉超自然的状态下获得信仰的意义。一条是神学之路,即意义来自于“相信”超自然主张的价值,而非“相信”它们的真实性。

我们有一些支持人文主义之路的证据: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自然的方法满足自己的存在主义好奇心,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许多与宗教信仰相关的东西:内心的平静、情感上的安慰以及其他形式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人们需要做更多的心理工作来达到这一目的——人文主义信仰并不一定会像上文例子中大家更熟悉的基督教信仰那样,具有同样的心理冲击力。


我们有各种各样支持神学之路的证据:为宗教主张赋予价值往往与相信其真实性有关,从而信仰上帝、神或其他超自然元素。但只需要适度的认可,人们就能感知到宗教信仰的好处。那位意大利哲学家的观点,即不相信真实性的信仰,或许在心理上是可能的,至少是有条件的:也许只要这种信仰不是谬误就足够了。

当然,对意义的探索不仅仅包括我们对存在主义解释的心理反应。而且,本文主要从基督徒和美国人的角度出发,至于其他宗教的解释和信徒,未必都与本文所观察到的情况相同。所有宣称得出有关意义或宗教发现的小型研究都需要警惕这一点,切不可一概而论。同时,我认为,这些发现有助于理解公众对于一位无神论者成为宗教权威的支持和反对。人文主义信仰能够提供存在主义意义,但需要付出一些努力。

校对/boomchacha原文/nautil.us/issue/106/intelligent-life/existential-comfort-without-god





与中国人追求“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实用形成对比,在西方的传统观念中,那些被视为智者的,正是那些“仰望星空的人”。

走进先知的思想世界,用他们的智慧指引人生、安顿身心,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他们的传记。而这些传记所记述的先知们的人生道路,可以让我们更轻易地发现和捕捉到他们的思想发展轨迹,及其思想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洞见价值,并对今天的读者带去极为重要的多重意义。

为此,少数派悦读&先知书店诚挚推荐九位思想家最好的传记。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佳作,与伟大的思想家同行。


▍延伸阅读

生命有三个层次,绝大多数人止步于感官

叔本华:明辨是非的能力,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

黄敏兰:史铁生的幸运与不幸

卡尔维诺:幸福到底是什么?

加缪:想当一个正常人得费多大的力气!

活着,带着世界赋予我们的裂痕去生活

14位伟大哲学家的思想之光

西方哲学史上54位哲学家的核心思想

灵魂三境:没有灵魂的人,谈什么活着

你怎样信仰,就怎样生活|存在主义七大哲学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